(財)國際沛思文教基金會冷冽與熱血交織的北國之音 -- 記 2015 年 3/14, 3/15 弓新,張弦,與 NSO 音樂會 作者:馬郁婷
-
作者:馬郁婷
原訂在 2015 年 3/14 與 3/15 兩天晚上的 日本女小提琴家 宓多里 (Midori Goto) 與 指揮家張弦 (Xian Zhang),國家交響樂團 (以下簡稱: NSO) 的音樂會, 因宓多里臨時有突發狀況未能飛來台灣,主辦的沛思文教基金會,緊急找來年輕一代的日本小提琴家弓新 (Arata Yumi) 代打,曲目則維持不變。藉此機會,台灣的樂迷也第一次認識弓新及指揮家張弦。
小提琴家弓新相當年輕,1992 年生於日本,各項國際小提琴大賽的得獎資歷顯赫,最近期為2011年,弓新為2011年波蘭維尼奧斯基 (Wieniawski) 小提琴大賽的首獎得主,也是年紀最輕的得獎人。
旅美華人女指揮家張弦,出身音樂家庭,為2002年馬澤爾-維拉指揮大賽 (Maazel-Vilar Conductor's Competition) 首獎得主,2009年出任意大利米蘭威爾第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至今,亦為意大利首位女性交響樂團總監。
這兩天晚上的曲目相當精彩,3/14 晚上以西貝流士 (Jean Sibelius,1865-1957) 的 <<卡雷利亞>> 序曲 (Karelia Overture,Op.10) 揭開序幕,3/15 晚上第一首則是 葛令卡 (Mikail Glinka,1804-1857) 的 <<盧斯蘭與魯蜜拉>> 序曲 (Ruslan and Ludmilla Overture) 。
<<卡雷利亞>> 序曲中的卡雷利亞乃地名,是芬蘭東南部到俄羅斯西北部的廣大地區,可說是芬蘭人的精神故鄉,西貝流士曾經在此收集許多民謠曲調。
至於 <<盧斯蘭與魯蜜拉>> 序曲,背後的典故是俄國文豪普希金 (Alekasandr Segeyerich Pushkin,1799 - 1837) 的仿史詩 <<盧斯蘭與魯蜜拉>> 為題材,音響性豐富。
此首 <<卡雷利亞>> 序曲,NSO 在張弦的指揮之下,展現了序曲本身歌唱性般的民謠美感,管絃樂與打擊樂的配器豐富,NSO 絃樂部分的弓法整齊一致, 隨處可見指揮家的意志。 張弦雖為女性指揮家,但是指揮動作很大,讓在觀眾席的我看了非常過癮。 至於 <<盧斯蘭與魯蜜拉>> 序曲,NSO 的演奏相當炫技,光輝燦爛的第一主題,與第二主題由低音管及中低音絃樂奏出如歌的旋律,張弦的處理, 在第一主題與第二主題之間呈現鮮明對比,讓曲子充滿張力,結尾再回到第一主題般的光輝燦爛,樂曲結束的一樣整齊精準,畫下美好句點。
由這兩首開場的序曲表現,讓我對 NSO 與指揮張弦的表現印象深刻,NSO 實在是如演奏會結目單所言:自信而精銳!而張弦,正如她在節目單那張照片一樣,霸氣,自信,個人風格強烈,NSO 與她的搭配,真是相得益彰!
而此次代打的弓新,在演奏會前兩日才剛由瑞士飛來台灣,在演出前,據我所知, 僅與 NSO 與張弦有一次的彩排機會,他在西貝流士的 D 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(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, Op. 47 ) 的表現,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,甚至聽得熱血沸騰 !
西貝流士這首小提琴協奏曲,具豐富的表現力,考驗獨奏家及樂團的技巧,曲子內含有抒情如歌的旋律,充滿戲劇張力的和聲效果,強烈的節奏感,及小提琴的炫技。 NSO 在張弦的帶領之下,音色豐富,溫暖,節奏強烈。在獨奏家弓新的部分,弓新小提琴抖音的頻率很快,樂句處理得相當乾淨,音色較為冷冽,以聽者觀感,獨奏家與樂團並非以對話關係來刻畫,卻在音色上呈現強烈對比,共同交織出豐富的交響色彩,這真是冷冽與熱血交織的北國之音!!我在觀眾席上,一度擔心弓新一人要對抗整個管絃樂團,獨奏小提琴在音量上,似乎稍微少了一點以一擋百,力拔山河的氣勢,但整體而言,隨著樂音進行,我越來越能感受到弓新的熱血,那是一種向著標竿竭力追求的努力,蠟炬成灰的執著!
兩晚音樂會的下半場,都以柴可夫斯基 (Pyotr Ilyich Tchaikovsky,1840-1893) 的第二號交響曲 <<小俄羅斯>> (Symphony No. 2,Little Russian,Op. 17,C minor) 來呈現。
這首 <<小俄羅斯>> 實在是非常討喜的曲目,全曲充滿民謠之美,舞曲節奏奔放熱情, 張弦與 NSO 的合作,反映了這首曲子的特色,活潑,熱鬧,音響豐富,聽起來非常過癮!
綜觀此次音樂會的曲目選擇,張弦與 NSO 的合作,臨危受命的弓新,帶給台灣樂迷全新的音樂經驗,冷冽與熱血交織的北國之音!